首页 一对一大师起名 宝宝起名 八字起名 诗词取名 成人改名 测名打分 公司起名 店铺起名 英文名 名字大全 康熙字典 起名知识

塔吉克族节日习俗大全

时间:2015-12-02 22:25 分类:节日习俗 作者:gardenia 咨询大师

        塔吉克族节日俗大全:塔吉克族虽然在中国总人口数量中占据的比重很小,但是塔吉克族历史悠久,相传这个民族的名称原义是“王冠”,这在中国历史上是很罕见的民族了。那么,作为中国民族大家庭中的一份子,塔吉克族有些什么特有的民族风情呢?又有什么不一样的节日俗?今天起名网的小编来与大家一起 分享塔吉克族节日俗大全,让我们真正了解这个豪迈的民族。

塔吉克族简介


塔吉克族节日俗大全
塔吉克族节日俗大全

        塔吉克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属于欧罗巴人种印度帕米尔类型。“塔吉克”是民族自称,意为“王冠”。

       塔吉克族的族源可上溯到公元前若干世纪分布在帕米尔高原东部的操伊朗语的诸民族。中国塔吉克族(高原塔吉克人)和塔吉克斯坦的主体民族塔吉克族(平原塔吉克人)不是一个民族,二者在语言、历史、文化、宗教信仰上都有很大差异。

       中国塔吉克族的民族语言分为色勒库尔语和瓦罕语两种,与塔吉克斯坦的塔吉克语(波斯语方言)不能互通。中国塔吉克族信仰伊斯兰教什叶派,塔吉克斯坦的塔吉克族信仰伊斯兰教逊尼派。

塔吉克人口分布

        塔吉克族人口数为51069人,其中60%聚居在帕米尔高原上的塔什厍尔干塔吉克族自治县,其余主要分布在附近的莎车、泽普、阿克陶和皮山等县,这些县里都设有塔吉克民族乡。自古繁衍生息在帕米尔高原东部的塔吉克人和不同时期从帕米尔高原西部东迁的塔吉克人构成了我国境内的塔吉克族。

塔吉克民族分布

        中国塔吉克族主要分布在新疆尔自治区西南部的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其余分布在莎车、泽普、叶城和皮山等县。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塔吉克族人口数为51069人,主要从事畜牧业和种植业。
 
塔吉克族的由来

        塔吉克族是我国的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古老民族,现在我国境内有3万多人,其中60%聚居在帕米尔高原上的塔什厍尔干塔吉克族自治县,其余主要分布在附近的莎车、泽普、阿克陶和皮山等县,这些县里都设有塔吉克民族乡。自古繁衍生息在帕米尔高原东部的塔吉克人和不同时期从帕米尔高原西部东迁的塔吉克人构成了我国境内的塔吉克族。

       塔吉克族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0世纪前期,在阿姆河上游,即在阿富汗北部和帕米尔谷地、阿姆河中游、泽莱浦河河谷以及咸海地区居住的巴克特里亚人、粟特人和花剌子模人的土著居民,他们就是塔吉克族的先祖,即说伊朗语的塞人。塔吉克族是我国目前唯一说印欧语系伊朗语族语言的民族。我国塔吉克族的先民很早就活动在帕米尔高原东部一带,约公元2—3世纪时他们曾于塔什库尔干一带剪力过“去曷盘陀”国。这个名称属于东伊朗语。唐朝初期,该国归安西都护府管辖。公元9—16世纪,塔吉克族先后受吐蕃、喀喇罕王朝、西辽、察合台汗国的管辖。17世纪末,帕米尔高原西部的克什南和瓦罕等地的部分塔吉克人东迁色勒库尔。18世纪初,塔吉克族改信伊斯兰教。18世纪中叶,清王朝在帕米尔东部塔吉克族聚居地区设色勒库尔回庄,实行伯克制,行政事务归叶尔羌办事大臣管辖。新疆建省后色勒库尔由莎车府分设“蒲犁分防通判厅”,1911年改为蒲犁县。1954年实行民族自治,建立了自治县。

塔吉克宗教信仰

       塔吉克族宗教界的著名人士认为,塔吉克族在公元10世纪即信仰伊斯兰教,塔吉克族是我国唯一的信仰什叶派伊斯玛仪派的民族。

       塔吉克族群众过去普遍信仰伊斯兰教。伊斯兰教的伊斯玛仪勒教派在新疆地区只有塔吉克一个民族信仰过。这个教派也流行于印度、阿富汗斯坦、巴基斯坦等国家(其中在阿富汗斯坦流行最广,势力最大。)各地伊斯玛仪勒教派都有共同的宗教头领,称为“忘教主”。这一教派在宗教教义上与其他教派相同,都奉为唯一至高无上的神,信是的使者等等。但是在宗教功课方面有着自己的特点:如在五大天命的“礼”功上,每日不举行五时拜功,只作早、晚两时的拜功,并且礼拜时跪着礼拜。主张礼拜的方向可以朝向四面八方。在“斋”功方面,不举行伊斯兰教的“来买丹”月(即伊斯兰教历九月)的日禁食之斋戒。主张心、眼、嘴、耳、手、脚、忍之七斋。即心要公道,眼不斜视,嘴不搬弄是非,耳不听谗言恶语,手不拿别人财物,脚不得到热闹场所,和忍辱不记仇等七戒。

        由于信仰伊斯玛仪勒派,所以,同其他信伊斯兰教的民族比较起来,塔吉克的宗教有着他自己的特点。如:宗教活动较少,寺也很少。教徒们不封斋,不重朝觐天房圣地。除了部分老人在家作两次礼拜以外,一般群众仅在节日举行礼拜等等。

        塔吉克的宗教组织制度也不如尔等族那样严密。宗教的首领“依禅”自称是“圣人”的后裔,职位世袭。但是他们所管辖教徒的数量和在教派内的威望是各不相同的。教徒世代信从某一依禅及其继承者。依禅在教徒比较集中的乡村,委任当地的一个信徒为“海力派”,作为自己一部分活动的代理人。由于依禅没有固定的教区,因此有些乡村因为教徒分属几个依禅而出现一个乡村有几个海力派的现象。此外,还有宗教职业者“卡孜”掌握着宗教法律,“阿姆兰”则是主持节日宗教活动的,他们都在一定地区内进行活动。  

塔吉克图腾崇拜

        鹰与塔吉克族人的关系非常密切。塔吉克人的民间舞蹈名之曰“鹰舞”,其基本动作完全是模仿鹰的动作。最具塔吉克民族特色的乐器是鹰笛,这是由鹰的翅骨制成的。塔吉克族人中广泛流传着有着鹰的各种传说故事。在这些故事中,鹰总是与塔吉克人生死与共,息息相关,在危难关头,鹰总是挺身而出,牺牲自己,为民众创造幸福。在一般塔吉克族人的观念中,鹰也是勇敢、正义、忠贞的象征。可以推测,鹰是塔吉克族先民崇拜过的动物图腾,塔吉克文化中与鹰有关的这些文化现象正是远古塔吉克族先民鹰图腾崇拜的遗存。

禁忌

        塔吉克族的饮食方面有一些禁忌。禁食没有经过宰而死亡的动物,禁食猪、马、驴、熊、狼、狐、狗、猫、兔和旱獭等动物的肉,以及一切动物的血。 他们对粮食和食盐特别珍惜,对用脚踩食盐和食品的人,被认为是罪人。见到盐和食品落在地上,要拣起来放在高处不容易被踩到的地方。 他们对牲畜特别爱惜,禁止用脚踢或棒打羊、牛等牲畜,不得骑马穿过羊群或接近羊圈,并忌讳羊在产羔时去观看。每逢星期三、星期日不出售牲畜,这两日也不偿还别人的债务,所以这两天他们也不去讨债,别人也不来买畜或还债。 如果骑马到塔吉克族人家作客,不能在门口下马,更忌讳快马到门口下马,这意味着报丧或有其它什么不吉利的消息。应慢步绕到毡房后面下马。
 

塔吉克族的传统节日


塔吉克族节日俗大全
塔吉克族节日俗大全

1.肖公巴哈尔节

        肖公巴哈尔节(春节)是塔吉克人最古老的传统节日,它的产生和形成可以追溯到久远的年代。节日当天的清晨,每家先让一名男孩牵头毛驴或一条牛进屋绕行一周,主人给驴喂块馕,在它背上撒些面,把驴牵出去。然后将挪在室外的所有物品搬回家中。接着,人们在众人推举的“肖公”率领一群人去各家拜年的首领)带领下,去各家拜年。各家还用面粉做成面牛、面羊和面犁等,喂给牲畜吃。直系亲属纷纷欢聚一堂。各村还举行赛马、羊、歌舞等活动。节期一般为两天。宗教节日就是伊斯兰教的三大节日。

2.迄脱乞迪尔节

        “迄脱乞迪尔”是塔吉克语音译,意为“清除烟尘”,是塔吉克人传统的民族节日。节期在每年(公历)3月,具体日期由该族宗教人士选定。节前家家户户都把家什搬到屋外,用面粉调浆在四壁上刷成美丽的花纹,以示吉祥、清洁。节日当天早晨,先由一小孩牵头牦牛进屋,给它喂些馕,在它身上撒些面粉,以此象征在新的一年里人畜两旺。在此之后,人才能进屋并将家什搬进屋。最后由一位德高望重的长者到各家祝福,人们互相拜访,互道祝福。女人们一般在自家门口迎客,并向客人左肩洒面粉以示吉祥。青年们唱歌跳舞,举行赛马、摔跤等各种体育活动。

3.皮里克节

       皮里克节也是独具塔吉克民族特色的节日,内容丰富多彩,十分隆重。由于此节恰好在回历的8月14—15日,因而又称“巴拉提节”。因为“皮里克”(直译为“灯蕊”或“灯”)为整个节日的中心内容,故又称之为“皮里克节”(可直译“灯节”)。
       皮里克节要过两天。第一天晚上为“家中皮里克”。先将浸过油的棉花缠在干草棍上,给家中的每个人做两支油烛,做好后将油烛插在一个盛满沙子的大盆内。夜间一家人围坐在插有油烛的大盆周围,主持人先做祈祷。而后呼唤每个人的名字,以知其是否在场。接着燃起油烛,诵读经文,祈求赐福,一家老小也都眼望油烛,相互祝福。仪式结束后,分食节日食物。翌日,人们相互拜年,夜间举行“墓地皮里克”仪式。各家各户都特意为亡故的亲人牲并准备好各种食物,以便在夜间携往墓地祭奠亲人。墓地皮里克点燃后,一家人蹲在地上祷告道:“祖先们,我们不会忘记你们对这一世界的贡献、不会忘记你们伟大的亡灵,安息吧,我们不会辜负你们的遗愿,愿你们的亡灵佑助我们!”而后,各家各户的人围坐在一起,共食带来的食物。
        从皮里克节的形成和内容来看,其实质在于赞美火、膜拜火、借火求福。很清楚,膜拜火、赞美火并非伊斯兰教的俗,而是拜火教的核心思想之所在。在拜火教的圣典《阿维斯陀》中,火被神化为具有一系列社会内容的象征物。
        在伊斯兰教传入之前,塔吉克人信仰拜火教。伊斯兰教并不是原封不动地被接受的,而是经过与拜火教融合之后才逐渐被接受的。拜火教在塔吉克人中的遗存并非只有皮里克节,在生活的其他方面亦可见到,如遇到日食、月食之时,要燃起篝火;孩子呱呱坠地时,要在门槛上燃起烟火;牧民转场时,要在棚圈四周点起烟火;病人通过点烟火祈祷攘灾,在埋葬死者的当天晚上要在坟墓周围点灯。

4.肉孜节

        塔吉克人也过肉孜节,但对这一节日却并不十分重视。塔吉克人也作肉孜节乃玛兹,也相互拜节,但却不封斋。在节日来临前,人们打扫室内外卫生,炸馓子,做点心,准备节日食品。一般在礼拜后,人们去墓地悼念亡故的亲人。节日期间人们准备了十分丰盛的食品,男女老幼身着节日盛装,走亲访友,互相祝贺,欢聚一堂。塔吉克人认为封斋是为了清洗罪过。对此有种种解释,但最重要的是:是否封斋,是伊斯兰教逊尼派与什叶派(主要是伊斯玛仪派)之间思想分歧之所在。关于此,塔吉克人中有许多伊斯玛仪派的说法,或许正是由于这一原因,塔吉克人不封斋,对肉孜节亦不甚重视。封斋塔吉克语意思是“封日”或“打发日子”,意即如何度过这一天和那40天。由此可见,塔吉克人是不愿意封斋的。

5.铁合木祖瓦斯提节

       “铁合木祖瓦斯提”为塔吉克语,意思是“播种”或“开始播种”,故又称“耕种节”。这一节日紧接引水节。时间是正式播种的第一天。
        过这一节日,各家农户先要烤馕,还要做一种叫做“代力亚”的饭(将大麦碾碎煮熟和压碎的干酪混合在一起做成的一种饭)。邻里相互拜节,当前来拜节的人出门时,妇女跟随其后出来洒水,以祈求丰收。还将喂牛的面团(饲料)捏成耕牛及犁具形状喂牛,然后象征性地在口袋装点种子,请富有农作经验的老农向地里撒种。撒种时还要烧点烟。,一人撒种时,其余人都将衣襟宽宽地撩起,让种子落进怀内,并要将这种子带回去。然后请一位有福气的老婆婆坐于地中间,一个人象征性地围绕她转圈并翻挖土地,而后,人们相互分发剩在口袋里的种子。耕种期间,整个村子充满了互助协作的气氛,人际关系非常融洽。
        总的看来,塔吉克族的传统节日种类多,内容丰富,形式也较复杂。有的反映了塔吉克人自古以来有关自然、社会、人际关系的哲学观念,有的反映了塔吉克人的宗教信仰和宗教活动形式,有的反映了塔吉克人的各种生产活动,这些节日的活动也反映出了塔吉克人的美学观念、道德观念和有关社会生活的知识和经验。

6.灯节

        塔吉克语音意合译。意为“点灯节”。塔吉克族传统节日。流行于新疆塔什库尔干地区。伊斯兰教历八月举行,历时两天。节前每家用干草作灯蕊。制成蜡烛。节日晚上全家团聚,在房中堆积沙土。家人按辈份依次将蜡烛插入沙土中,尔后在蜡烛前祈祷。节后每家门口点、点燃一灯,象征光明和幸福。次日晚,去家庭草地扫墓。由家长为亡故亲属各插三支蜡烛,然后共进晚餐,节日结束。
        塔吉克族信仰伊斯兰教,许村官的互动交流平台多民族节日皆与宗教有关,传统的“巴罗提”节即是其中之一。
        巴罗提节(灯节)是塔吉克民族的节日,每年斋月前的一个月举行,共过两天。节日从第一天的晚上拉开帷幕。由于节日之夜家家都点一种特制灯烛,故称之为灯节。
        节日前夕,每家都要自做多支小灯烛和一支特大的灯烛。它是用一种高原上特有的“卡乌日”草草杆做芯,外面裹上棉花,扎成火把状,蘸上酥油或羊油制成。节日之夜,全家人围坐在炕上,炕中央摆放着一个沙盘,供插酥油灯之用。
        全家坐齐后,家长开始叫每个成员的名字,叫一个答应一个,并在应者面前插一支酥油灯,表示兴旺和吉祥www.yw11.com起名网。接着,每个人要伸出双手在酥油灯前烤一下,然后祈祷,愿保佑一年平安。仪式结束后,全家人在灯火前共进丰盛的晚餐。餐毕后,户户都要把棉花缠在“卡乌日”草上,扎成火把,并涂上酥油,绑在木杆上插到屋顶点着,使家家的屋顶上火光熊熊,耀人眼目。这种灯称之为“天灯”,据说可以招来吉祥,带来幸福。“天灯”点燃之后,全家人要肃立在屋前,仰望着“天灯”默默地祈祷,以求平安。与此同时,在自己的房门前还要点火堆驱鬼,孩子们围绕火堆高兴地观看和跳跃。这一夜家家户户火光通明,人们彻夜不眠,通宵达旦地娱乐,处处洋溢着节日的欢乐气氛。
        第二天,开始祭祖活动。人们来到墓地,先给每座坟墓点燃三到五支酥油灯,摆上油馕和熟羊肉等祭品,还要用麸皮、面粉、酥油等搅拌成“依德”,并把招魂灯插在盘子里,一家老小跪在坟前向亡灵祈祷,祈求祖先显灵保佑全家平安,消除灾难。仪式结束后,各家在墓地互相交换祭祀的食品,友好地围坐在一起进食,并互相祝贺节日。

7.祖节

        “祖”在塔吉克语中为“引水”之意,这个节日属农事节日,反映了帕米尔高原的自然环境以及勤劳的塔吉克人与之相应的生产活动。塔吉克人所聚居的塔什库尔干地区气候寒冷,居民稀少,冬季山水冻结,春季来临,需要砸开冰块,引水入渠,开耕播种。但一户人家单独引水开耕绝不可能,须全村人一齐出动,祖节便是在这一现实基础上形成。每当节日临近,须做一些准备工作,随着春季的来临,要在主要渠道的冰面上撒土(撒土可加快冰融速度)并准备好各种工具,还要烤制3个节日大馕(一个留在家里,两个携往引水工地)。引水这天,全村人在米拉甫(水官)的带领下骑马到引水点,参加破冰修整渠道的劳动。引水入渠之后,人们聚在一起,共食带来的节日烤馕,小孩子们则相互撩水嬉闹。之后,人们共同祈祷,祈求风调雨顺,庄稼丰收。接着,人们举行隆重的叨羊、赛马等活动,庆祝引水节,这时,全村一片欢腾。
       节日过后便开始耕种。有一时期,这个节日被认为是挥霍浪费而被取消,实行责任制后,不但恢复了这一传统节日,还添加了一些新的内容,并且除去了部分与时代精神不相符合的内容。

8.古尔邦节

        古尔邦节是伊斯兰教的传统节日,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都隆重地欢度这一节日。
        塔吉克族过古尔邦节的俗 与我国其他民族有相同之处,亦有不同之处。相同之处为:古尔邦节起始的传说、节日时间、节日礼拜、用作牺牲之物的牛羊等。不同的是:他们是在自己传统俗以及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基础上来过这一节日的。塔吉克人在1年前就开始做古尔邦节的部分准备工作了,产羔时期,每户人家就挑选出黑眼睛、毛色纯白的羔羊做上标记,作为古尔邦节的牺牲之物。节日来临,宰这只羊之前,要将它的眼睛涂抹得很漂亮,然后将其抬上屋顶宰,宰后,要将羊血涂于孩子们的额头和面颊,以示吉祥。羊要整煮,然后将其原封不动地送往塔吉克人的宗教活动场所加玛艾提哈那(相当于寺),交给有关人员。古尔邦乃玛兹之后,众人整齐地围坐在餐布周围,分食统一分配的羊肉,边吃边回顾一年内发生过的事,同时满怀喜悦地憧憬未来。食毕,祈祷之后,大家三五成群地去拜节。依照惯,节日前,家家户户都把房子院落打扫整修一新,并赶制节日新装。妇女们要炸馓子,烤制油馕,制作各种糕点,购买各种糖果等食品,做过节的充分准备。节日期间姑娘媳妇不做针线活儿,不纺线。边远的山区一般没有加玛艾提哈那,牧民们在约定的地点聚齐,做古尔邦乃玛兹,同食作为牺牲的羊肉。古尔邦节的第二天,每家都要带上作为祭品的肉或饭食,前往墓地祭奠亡灵。
 

塔吉克族的风俗惯


塔吉克族节日俗大全
塔吉克族节日俗大全

塔吉克饮食俗

     塔吉克族最喜欢的食品为抓肉、牛奶煮米饭和牛奶煮烤饼。塔吉克族饮食的内容和制作方法反映了他们的经济状况、生活需要和民族特点。牧区的饮食以奶制品、面食和肉为主;农业区则以面食为主,奶和肉食为辅。面食主要是用小麦、大麦、玉米、豆子等面做成的馕。他们的饮食品种较多,具有特色的食物有:奶粥、奶面片、奶面糊、酥油面糊、酥油奶糊、酥油青稞馕、酥油浇馕、抓肉、抓饭、奶酪、奶干、奶茶等很多。

  塔吉克族日食三餐,主要食品有肉、面、奶。农区和牧区的塔吉克族,在食物结构上略有不同。农区以面食为主,牧区以肉食为主。喜欢将面和奶或米和奶一起制成主食。如显尔克鲁齐(奶粥,将洗净的大米加牛奶煮成的粥),或西尔太里堤(奶面片,用牛奶和面,然后擀成薄片,再用牛奶煮熟)牛奶煮烤饼均离不开牛奶。塔吉克族民间独具特色的食品如布拉马克(奶面糊)、哈克斯(油面糊)、泰勒提(酥油泡馕)等都是用牛奶加面粉,或酥油加面粉制成的。其他许多日常食品,因受尔族的影响,其做法大体上与尔族做法一样。如面粉制作的烤馕,大米加羊肉、羊油、胡萝卜等做成的抓饭等。塔吉克族在日常饮食中,都很注重主食,不太讲究副食,很少吃蔬菜。一日三餐,早餐是奶茶和馕,午餐是面条和奶面糊,晚餐大都吃面条、肉汤加酥油制品。在肉食上,塔吉克族最喜欢用清水将较大的肉块煮熟,然后蘸盐吃,认为是原汤原味,民间把这种食肉的方法称为“西尔乌”(手抓羊肉)。此外,那仁(肉块加面片或将牛奶、肉汤混制加面片)、“阿热孜克”(油餜子)、油饼、奶干、奶疙瘩、奶皮子也是日常不可缺少的食品。塔吉克族日常饮料多惯于饮用奶茶。

  按传统惯,一日三餐的饮食安排、各种食品的制作,均由家庭主妇承担,一般男人不需插手。进餐时,在地毯上铺饭单(布餐巾),就餐者围其四周,长辈坐在上座,菜饭按座次先后递送。

塔吉克礼仪俗

        塔吉克族人进餐时注重传统的礼仪和惯。进餐前,在地毯上铺一块饭布,大家围坐成一圈。座次有尊卑之分,长辈和客人坐上座,端茶送饭按座次先后递送。进餐时很少说笑,以示对饭食的尊重。如有远方贵客来临,他们都要捧出民族风味的抓肉、牛奶煮米饭、牛奶煮烤饼、酥油面酱以及清香四溢、碧绿透亮的杏子酱,竭诚待客。家中有羊者即宰羊招待,无羊的人家也以最好的饮食款待客人。宰羊待客时,主人先将羊牵至客前,请人过目,客人表示满意,即行宰。进餐时,主人先向最尊贵的客人呈上羊头,客人割下一块肉,再把羊头双手送还主人。主人又夹一块夹羊尾巴油的羊肝请客人吃。然后主人拿起一把割肉的刀,刀柄向外,请一位客人接刀分肉。这时,客人往往互相推让,或同请主人分肉。食毕,大家按照伊斯兰教礼仪,同时捧起双手做“都瓦”(祈祷)。然后主人取走饭布,这时大家方能起身。

         进餐的客人中苦有男有女,一般是男女分席,但进餐方式和食物相同。平时家庭进餐也是男女分座。由于塔吉克族好客多礼,凡亲友临门,不论男女老幼,都请上座,竭诚款待。

        塔吉克族注重卫生,饭前饭后都要洗手。洗手时,主人执民族形式的铜壶给客人双手浇水,客人自行搓洗,地上放一铜盆接水。洗过后,主人递过干净的毛巾,让客人擦手。平日家中的一日三餐和招待客人的宴席,都由主妇负责管理。家中所有中青妇女都一起动手煮饭作菜。

        塔吉克人对面粉有一种特殊的感情。男女青年举行婚礼的当天,新郎由伴郎陪同来到女方家,由宗教职业者依禅主持婚礼。主持人先向新郎的身上撒些面粉,然后男女双方交换系有红、白布条的戒指,最后新郎新娘要同吃一些肉、馕,同喝一些水。第二天,在乐队的护送下,一双新人才共乘一匹马到男方家去。在塔吉克族家庭里,婴儿出生是件大喜事。亲友们得知婴儿出生的好消息,都要赶来祝贺,也要在婴儿身上撒些面粉,预祝婴儿一生吉利。

        塔吉克族男女订亲时,男方要向女方送羊只、牦牛和金银首饰做为订亲礼。婚礼仪式一般在女方家里举行,双方设宴待客,前来祝贺的亲友都要带羊、食物等做为贺礼。举行结婚仪式由宗教人事诵经主持,然后在新郎、新娘身上撒一些面粉,并由宗教人士将沾盐的肉送给新郎、新娘各一块,表示祝福。

塔吉克节庆俗

        塔吉克族信仰伊斯兰教,许多民族节日皆与宗教有关,传统的"巴罗提"节即是其中之一。"巴罗提"一般在伊斯兰历每年8月的头两天举行。由于节日之夜家家都点一种特制灯烛,故称之为灯节。 灯节“巴罗提”一般在伊斯兰历每年8的头两天举行。由于节日之夜家家都点一种特制灯烛,故称之为灯节。节日前夕,每家都要自做多支小灯烛和一支特大的灯烛。它是用一种高原上特有的“卡乌日”草草杆做芯,外面裹上棉花,扎成火把状,蘸上酥油或羊油制成。节日之夜,全家人围坐在炕上,中间摆放着一个供插灯烛用的沙盘。这时,家长按辈份和年龄高低呼叫每个人的名字,叫一个答应一个,并在应者面前插一支点燃的灯烛,以示吉祥,全家人的灯烛都点亮后,各自伸出双手在自己名下的灯烛上烤一下,再作祈祷,愿降福保佑平安。仪式结束,阖家大小在灯光下共享丰盛的佳肴。接着,便把家中扎好的那支最大的灯烛火把点燃后插到屋顶上,它被称为“天灯”。全家人要出来肃立屋前,仰望“天灯”,默默祈颂。与此同时,各家门前要点火堆驱邪。青少年们则在烛光下、火堆前欢歌跳舞,尽情戏耍,彻夜不眠。

塔吉克婚俗

        塔吉克族的婚姻制度,一般实行一夫一妻制。通常是在本民族内选择配偶,不与其他民族的人通婚,尤其是女的不允许嫁给其他民族,男子则可以娶其他民族的妇女为妻。塔吉克族人曾经盛行近亲结婚,至今仍占有一定比例。配偶双方的年龄一般是男大女小。在塔吉克族人中,为子女完婚被视为父母神圣的职责,而离婚、休妻、离开丈夫都是羞耻的,所以塔吉克族夫妻大部分都能白头偕老。 塔吉克族传统的家庭形式是家长制的大家庭。父亲在世时,儿子们很少分家出去单过,否则会受到社会舆论的责备。不少家庭三世内堂,有的甚至四世同堂。长期以来,塔吉克族人以一家一户为生产单位,从事牧业、农业生产,是一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在其传统的大家庭里,实行着严格的家长制,家庭中特别提倡尊老爱幼,孝敬父母,夫妻间互相忠诚,兄弟友爱等。

 塔吉克族婚礼前二天,男女双方的主要亲戚就要骑马四处奔走,邀请亲朋好友前来参加婚礼。这其中,最重要的是要到村里家中刚刚发生不幸的家庭去征询意见,一般要把他们请到家中来热情款待,然后将手鼓放到他们面前,请他们在即将到来的喜庆日子里擦干悲伤的眼泪,为新人祝福。如果客人在手鼓上敲几下,表示婚礼活动可以举行了。

  婚礼前一天晚上,所有亲戚和全村的人都要聚在一起,宾客们都要在主人的墙壁上撒上一些面粉,表示庆祝。大家在手鼓声中翩翩起舞。在大家的歌舞中新郎新娘要提前穿好结婚的衣服。

  举行婚礼的这天下午,新郎在两个伴郎和亲友的陪同下,去新娘家接亲。他们每路过一家人的门口,这家的女主人都要向新郎敬上一碗奶子酥油,并将面粉撒在新郎的肩上,祝他幸福。

塔吉克族的文化艺术


 塔吉克族节日俗大全
塔吉克族节日俗大全


        塔吉克族的文学艺术丰富多彩,源远流长。过去,没有文字,靠口头传送。著名的诗歌《雄鹰》、《白鹰》、《聪明的宝石》、《各式各样的》和《利可斯尔水鸟》,总称“玛卡姆”,是诗歌的代表作。传说《慕什塔格山》和《大同人的祖先》生动感人。塔吉克族能歌善舞,音乐为音乐风格,有弹唱曲、歌舞曲、叼羊曲、哀悼曲、情歌和宗教歌曲等。特有的乐器为鹰笛(鹰翅骨制的短笛)、巴朗孜阔木(弹拨的七弦琴)和热布甫(弹拨的六弦琴)。舞蹈大都为双人舞,以模拟雄鹰翱翔为特色。塔吉克族还有独特的戏剧艺术,分歌舞剧和话剧两种。语言生动幽默,动作滑稽,寓意深刻。歌舞剧《老少夫妻》一剧很有名。其思想性和艺术性都很高。塔吉克的工艺美术有刺绣、编织和补花等。

        塔吉克族文学以民间文学为主,包括神话、传说、诗歌、故事、寓言、谚语,其中以诗歌最为丰富。诗歌又可分为英雄史诗、赞歌、情歌、礼俗歌、风物歌、抒情歌谣等。高原冰山的壮丽风光和特殊的俗风尚,使得塔吉克民间文学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鹰,在塔吉克人民心目中是英雄的象征。流传甚广的长诗《白鹰》,是对19世纪抵御外来侵略、捍卫祖国尊严的塔吉克英雄的颂歌。塔吉克人民的这种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在长诗《不死的库勒卡克》、《巴图尔》、歌谣《驱猴》、民间故事《照妖的石镜》、传说《白衣勇士》中,也有充分的反映。长诗《古丽切赫莱》、《尼嘎尔·麦吉侬》、情歌《秋蔓荻》等,表现了塔吉克青年男女对理想、爱情、幸福的向往和追求,对封建婚姻制度的谴责和反抗。散韵结合的《唐朝公主》,内容别具一格,其韵文部分缠绵悱恻,哀婉动人。另一部叙事长诗《五兄弟》,叙述了社会地位不同的五兄弟的遭遇,形象地强调了任何人都离不开农民的道理。其中对神职人员先顾生活,后顾信仰、不惜以古兰经垫脚取饷的嘲讽,十分辛辣生动。

        风物传说也很丰富,关于自然界动物和植物的传说中,“山鹰”与“雪莲”是描述得最多的对象。如《聪明的山鹰》、《一个牧民和四只小鹰》、《红雪莲的秘密》、《美丽的花》等。关于慕士塔克(冰山)山的种种传说,也各具特色。有的传说中,慕士塔克山是一位塔吉克牧民老英雄的化身,它周围的座座冰峰雪岭,是他带领下的牧民在一次抵御外国侵略者的激战中,与他一道壮烈牺牲后变成的道道屏障。这个传说很是悲壮动人。有的传说中叙述道,慕士塔克山顶锁着一位美丽的仙女,她因同情一对塔吉克恋人而受到上天的惩罚,山巅的积雪,是她在苦难中熬白的头发,山间的冰川,是她流下的眼泪凝结而成。传说充满着浓郁的诗意和浪漫的色彩,表现了塔吉克人民丰富而奇特的想象力。

        民间故事,有的描述了塔吉克族人民与残暴的国王、牧主、外国侵略者的斗争,如《鹰笛》、《吾拉孜英雄》、《神棍》、《钻天杨》;有的反映了塔吉克人民与汉族人民、柯尔克孜族人民的亲密友谊,如《公主堡的故事》、《彩云公主》、《大同人的祖先》;有的描述塔吉克人民热爱劳动,艰苦奋斗的精神和改造山河的意志,如《金色的田野》、《亮晶晶的酥油》、《杏林》;有的歌颂生死不渝的友谊,如《忠贞的友谊》、《可靠的朋友》。此外,还有许多爱情故事,如《白宝石》、《牧马青年》、《神秘的泉水》、《牧羊姑娘》、《三姐妹》等。

        塔吉克的民间谚语,如“被奶子烫过的嘴,见了酸奶也吹一吹”,“去过麦加的驴仍然是驴”等,言简意赅,形象生动,表现出塔吉克族人民的智慧。

        后来由于历代反动统治者实行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政策,中国境内的塔吉克民族的书面文学在相当长一个时期没有得到发展。在近代和现代塔吉克文学中,鲁其克的长诗《白鹰》、《红手帕》、托合提玛玛奇以尔文创作的长诗《婚礼上的宝剑》、《伯克》等作品在民间广泛传诵,深受群众喜爱。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塔吉克族民间文学宝藏被陆续开发出来,叙事长诗《花丛》、《尤吉格之歌》已被发掘整理。新一代的塔吉克作家们不仅发展了具有传统的诗歌创作,而且开始涉足于电影文学剧本、戏剧剧本、小说等新的创作领域,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塔吉克族舞蹈


塔吉克族节日俗大全
塔吉克族节日俗大全


        塔吉克族舞蹈可以说是塔吉克人生活的一部分,塔吉克人能歌善舞,无论是牧民或是农民,都喜欢跳舞,其舞蹈动作丰富多彩,极富美感。

 舞蹈形式
 
        主要有如下几种:恰甫苏孜,或译“乔甫苏孜”,其意为“快速、熟练”。节拍为7/8拍,由3/8单拍加4/8双拍组成。单拍活泼、跳跃,双拍平稳、有力。形成动静结合,急缓交错的特点,为塔吉克族舞蹈的基本动作。传统形式多由男子表演,以双人对舞为主。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后,盛行男女对舞,由男子请女子对舞,两人徐展双臂,如双鹰盘旋翱翔;节奏渐快,互相追逐嬉戏,又如双鹰起落;继而急促相靠,骤然闪开,由低到高做拧身旋转。高潮时,众和节拍呼“消乌巴,消乌巴!”(加油,加油啊!)助兴。舞蹈在旋转中结束。风格特点因地略异。

        舞步有单步、错步、错步转、跳转等。手式有单翅、双翅、交替式等。用手鼓、鹰笛、热瓦甫、弹布尔、艾捷克等伴奏。不时用两支鹰笛交替吹奏,两名女子合击一面手鼓。

        拉泼依。通常用于室内宴客。动作轻快、自由。有固定的曲调,节拍为7/8拍。舞技高者把热瓦甫搭于肩上,边弹边舞,另有一把热瓦甫伴奏。

        买力斯,其意为“特定节拍”。为5/8节拍,由3/8加2/8拍组成。音乐连续演奏时,绵延不断中又有跳动感,形成平稳、含蓄而又充满激情的舞蹈特点。多由民乐伴奏或民歌伴唱。有独舞,双人舞、群舞或自由表演。此舞尤为妇女喜爱。表演时互相邀请,以5/8拍中速走四步最典型,伴奏乐器有鹰笛、手鼓、弹布尔、热瓦甫等。

舞蹈节目

主要有鹰舞、马舞、刀舞、木偶舞:

       鹰舞,塔吉克族被视为“鹰之族”,他们对鹰有特殊的感情,鹰舞是他们最喜爱的舞蹈。鹰舞多以双人舞形式在喜庆佳节或家庭晚会中表演。从内容到形式皆模拟鹰的动作。跳舞时,众人围坐或半围坐,男女相邀,成双而舞;有时若干对舞伴同时表演。男子舞姿俊健、纯朴、粗犷。主要动作有伸展双臂(前臂较高,后臂较低),前后摆动,舞步灵活多样。高潮时,激烈抖动双臂并摊开双掌,向左右旋转和侧身跃起,作雄鹰展翅,搏击风云之势。女子舞步和舞姿略同男子,仅步距比男子小而轻盈。双手在头部向里或向外旋抹,动作舒展而柔和。以手鼓为主要伴奏乐器,通常7/8为舞蹈基本节奏,间以口哨击掌和呼喊“拉泼依”烘托气氛。

        马舞,塔吉克语称“阿路戛玛克”。表演者一至二人,腰系马形道具,边唱边舞或先唱后舞,歌词多赞颂马善走山路、健壮顽强,舞蹈则表现急驰,缓行、登峰、越涧等情节。动作有跳、跑、闪、转等。有专门曲调,节奏为7/8拍。

        刀舞,多为独舞,舞者持波斯式长刀表演。节奏为7/8拍,有专用伴奏曲调。技巧高难,动作有挥刀进、错步跳、劈转等,颇具古代武士之风。此舞目前民间已鲜见。

       木偶舞塔吉克语称“旦弓巴恰衣克”,意为“乖孩子”。表演者左手持一木棍,上扎小男孩木偶;右手抚摸哄逗,载歌载舞。表演幽默、风趣。

舞蹈比较

        塔吉克族与尔族两者比较,无论在人口数目还是在分布面积上,都是极其悬殊的,若从民间舞蹈对西域乐舞的继承上看则各有所长。在舞曲的节拍方面,两者都有许多7/8与5/8拍的乐曲,这种复合节拍很可能是西域乐舞中比较典型的节拍,从而形成舞蹈的独特风格。目前,尔族舞蹈中,7/8拍型舞蹈形式己很少见,而塔吉克族舞蹈则多是7/8拍。

        在舞蹈的形式与技艺方面,两者都继承了西域乐舞的“双人对舞”与“竞技性旋转”,尔族规范性较强,要在一定乐曲和节拍中完成动作;旋转多在最后,作为竞技表演,如“多朗舞”的第二、第四组动作。塔吉克族的“恰甫苏孜”则不然,乐曲和节拍并不限制动作的多少,舞者可即兴发挥,旋转多在对舞中结合其他动作表演。在自娱性舞蹈中,尔族着重感情抒发,舞蹈规范与表演性强;塔吉克族更具即兴性,并把崇拜鹰的心理融会于舞蹈。尔族所用伴奏乐器较多,农耕、商业文化的色彩更浓;塔吉克族多是笛、鼓伴奏,牧业文化的成分较多,富有高原山区的色彩。两者都属绿洲文化型的舞蹈。

邓艾方老师

邓艾方老师

起名网起名专家

当代有名的风水大师之一,从事易学文化研究十多年,一直致力于易经传统文化的实践运用。可联系作者老师在线为您解答!

本文《塔吉克族节日习俗大全》由“起名网邓艾方老师"发布,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起名网:https://www.yw11.com)
展开全文 展开按钮 免费咨询起名大师 1037位客户咨询
宝宝起名 姓名测试 大师起名 公司起名 店铺起名
姓氏:
出生时间:
姓名:
出生时间:
所在城市:
所在行业:
公司名字:
所在城市:
所在行业:
所在城市:
所在行业:

您的起名专家

平台认证 实名认证 职业认证
  • 林子翔大师

    林子翔大师

    中国姓名学十大权威专家之一、“起名网”创始人、中国易经协会荣誉会长

    很多人认为起一个名字只是三个字而已,怎么要这么贵,起一个名字花这么多钱值不值?起一个吉祥好名字不是简单的给你三个字,是通过对生辰、姓名学,生肖,星座、音形义等复杂的分析,反复筛选,综合平衡的过程,方案包括生辰分析,生肖解析,诗词起名、音形义、姓名心理学分析,适合用什么字,名字的具体含义解释,整套起名方案近二十页,字字斟酌,句句揣摩,只为让您收到一份满意的结果!

    免费咨询 找他起名
  • 赵平专家

    赵平专家

    国学周易世家传承人、中国顶尖祖传命理学专家、中国十大杰出命名策划师、著名易学咨询师

    起名是一门手艺活。文学素养及功底,决定名字的格调与意蕴;八字命理、五行格局等能量学分析,助益孩子的运势与福分。周易起名是通过宝宝的生辰八字,并以五行以及周易卦象为参考依据进行取名,同时又符合现代审美艺术,扬长避短,阴阳平衡,从而起到辅助人生运势的作用。而传统周易命理、数理,需要有专业的知识,难以掌握。一个真正符合命理数理的好名字,能够让人因名而贵、名扬天下。因此,起一个好名字,并不简单,也并非投机取巧。而有些名字,注定无可复制,只属于一个特定的人。

    免费咨询 找他起名
  • 陈青语专家

    陈青语专家

    211名校博士、全球华人百佳姓名策划师、“起名网”首席命名官、被誉为“更懂年轻父母的姓名策划专家”

    古人云:“赐子千金,不如教子一艺;教子一艺,不如赐子好名。”为孩子取一雅名,并以名字所蕴训勉之意,对其进行品性熏陶,非常有教育意义。我致力于在音形义俱佳的基础上,结合国学、诗词等传统文化,赋予名字更丰富的文化内涵,更隽永吉利的寓意,给予名主更好的激励和能量。古今融合,科学起名。用心起好名,好运伴一生。

    免费咨询 找他起名
  • 赵平专家

    陈清泓大师

    国学起名大师、起名网特邀专家

    陈清泓,陈大师,擅长宝宝起名、周易测名、命理咨询等。酷爱易学数理、八字命理、佛、道学说,精研《三命汇通》、《渊海子平》、《滴天随》等易学古籍,长于传统国学文化,开创一套以象法为主的命名体系,已为数万名客户服务,均获得一致好评。曾有多篇研究成果发表于《中华易学》,多次受邀参加北京易学文化研讨会。

    免费咨询 找他起名

热门推荐

免费查询工具

出生时间:
出生时间:
输入汉字:
选择出生地
五行: 选择五行
笔画: 选择笔画
您的名字:
对方姓名:

相关文章

大师微信

微信扫一扫

qmwzxfu123 复制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