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一对一大师起名 宝宝起名 八字起名 诗词取名 成人改名 测名打分 公司起名 店铺起名 英文名 名字大全 康熙字典 起名知识

盘点羌族的风俗习惯

时间:2016-08-26 15:33 分类:节日习俗 作者:蓝白之隙 咨询大师

盘点羌族的风俗惯,羌族依然是母系社会,在家不听老婆话会被挨打的。洗衣、做饭、带娃娃。在羌寨听羌族老人说的历史,一个民族的文化十分吸引人,明白去到哪里都不要走马观花的看表面,深深的去了解你所到之处的文化,那么除了照片里的风光,最重要的收获是是照片背后拿相机的人内心留下的图像以及真正的尊重与欣赏。以下是关于羌族的风俗惯。

羌族的风俗惯


羌族是一个少数民族,羌族聚集地羌寨,这里的生活轻松悠闲,民族文化氛围浓厚。一起来看看关于羌族的风俗惯。
盘点羌族的风俗惯
盘点羌族的风俗惯
 
羌族,一个生存在汉藏之间的民族。 文字的缺失让其民族文化消解得更快,但他们仍敬畏自然与生灵, 耕种劳作, 在云朵上开出鲜艳花朵。

1】、传统节日

羌族的传统节日就是羌历年,羌语称“日美吉”,根据地方的不同,又有“羌历新年”、“过小年”、“丰收节”、“还原节”等多种叫法,但名称不同,内容却完全一样,都以庆祝丰收和感恩还愿为主要内容,具有浓郁的宗教色彩,在每年的农历十月初一举行,持续三至五天。

还有就是祭山会,这是羌族独有的传统节日,时间在每年的农历四月初一。这是一种祈祝丰年的活动,到了这天,每家每户的房顶上插着杉树枝,室内的神龛上挂着剪纸花,点燃松光、柏枝,祀祭天神“木比塔”。祭祀时,宰羊作祭品,巫师敲着羊皮鼓,唱本民族的史诗。当天,全寨男女老少,都要喝咂酒、唱酒歌、跳锅庄舞,祈求年景丰收。

2】、日常食俗

羌族民间大都一日两餐,即吃早饭后出去劳动,要带上馍馍(玉米面馍),中午就在地里吃,称为“打尖”。下午收工回家吃晚餐。主食大都离不开面蒸蒸。经常食用的面蒸蒸是将玉米粉放在甑子内蒸成颗粒状,即可当饭食用,有时将洗净的大米拌到玉米粉里,或将玉米粉拌到大米中蒸,称为“金裹银”或“银裹金”。用小麦粉和玉米粉混合做成馍放入火塘上烤熟,也是羌族日常主要食品之一。许多地区的羌族还喜食用玉米粉加推豆花的连(米+查)浆水发酵,蒸成豆泡子馍馍,或将嫩玉米磨碎做成的水粑馍馍。用麦面片加肉片煮熟称为“烩面”;沸水加玉米粉煮成糊状,称为“面汤”,继续加玉米粉搅稠,以筷子可拈起为度,称为“搅团”,都是常吃的主食。在食用搅团时,要同时吃用白菜、圆根(芜菁)泡成的酸菜作的酸菜汤,能开胃。常用玉米、小麦、豆类先炒熟,再磨制成炒面,一般多在旅行或放牧时食用。在食用马铃薯时,羌族民间喜将马铃薯整个煮熟,然后去皮,再舂成泥状,做成糍粑,称为洋芋糍粑,用油煎或炸后,拌蜂蜜吃。也可用洋芋糍粑切片加酸菜、肉片煮汤吃。

因吃鲜菜的时间只有几个月,常年多食用白菜、萝卜叶子泡的酸菜,以及青菜做成的腌菜。肉食以牛、羊、猪、鸡肉为主,兼食鱼和狩猎兽肉。散居在山区的羌族一般不常食新鲜猪肉,都是将猪宰后去毛,剖成两半或切成几大块,吊在房梁上熏烤制成“猪膘”,存放时间一般为一年,食用时一是与蔬菜同煮,熟后捞起猪膘,切成长方形大片盛入碗中即可食用;二是将生腌猪膘切成小块同菜一起炒,作用是以猪膘代油,还要加些花椒和辣椒提味。在宰年猪时,羌族喜将猪血等充填到猪大肠内,煮熟后称为血肠。血肠也是宴客吃酒时的一种上肴。有的还将猪血与荞麦和在一起做成血馍馍食用。羌族还常把新鲜的猪肉放在新宰的猪肚子里加盐、花椒等扎紧、风干,作成“瓤肚”久存不坏。

羌族一般饮用的酒称为咂酒,茂县羌语称“日麦希”,意为羌人酒。咂酒的制法是用青稞煮熟拌上酒曲,封入坛内,发酵7—8天后即可饮用。羌族饮咂酒,不用酒具,而是将酒坛开封,用一根细竹管咂吸,咂饮时以长幼为序,轮流咂饮,并不断地注入凉开水,直到味淡为止。

羌族日常灶具很有特点,常在火塘上支起一个铁三足,做饭时将铁锅放在上面加热,或烤制食品,考究的铁三足还要在上面镶制银饰。

3】、节日礼祭

每逢节日、婚丧、祭祀、聚会、待客或换工劳动,除饭菜丰盛外,还必备美酒。正如一首羌谚所云:“无酒难唱歌,有酒歌儿多,无酒不成席,无歌难待客”。结婚吃“做酒”,宴客吃“喝酒”,重阳节酿制的酒称为重阳酒,需储存一年以上方可饮用,重阳酒因储存时间较长,酒呈紫红色,酒醇味香,是重阳节期间必不可少的美酒。另一种被称为蒸蒸酒的饮料是将玉米面蒸熟拌酒曲酿制而成,饮用时既有酒香又能顶饭,类似汉族的醪糟。无论年节或待客,羌族都以“九”为吉,故宴席时都要摆九大碗,菜肴与川菜相同。炖全鸡,惯于用竹签撑起鸡头,使之昂起。以鸡头飨上宾(如舅父等)。

农历十月初一为羌族年节。年节的宴会又称“收成酒”。年节这天全寨人到“神树林”还愿,焚柏香孝敬祖先和天神,要用荞麦粉做成一种馅为肉丁豆腐的荞面饺,有的还要用面粉做成牛、羊、马、鸡等形状不同的动物作为祭品。次日,设家宴,请出嫁的女儿回娘家。进行各项节日活动。祈祷丰收的祭山会是全村寨的一种祭祀活动,除已婚的妇女不准参加外,全寨的人都要带上酒、肉和馍去赴会。会首由全寨各户轮流担任。届时会首要备好1只黑公羊、1只红公鸡、1坛咂酒、3斤猪肉、1斗青稞、13斤面做的大馍和香蜡、爆竹、纸钱等,按规定摆好,由“许”(巫师)主持祭祀,祈求天神和山神保佑全寨人寿年丰,并将山羊宰后煮熟,连同其他食品分给各户,称“散分子”。最后大家席地而坐,互相品尝各自的祭祀食品。

羌族结婚操办喜事,新郎要陪新娘回娘家,娘家要备好“回门酒”,亲友要向新婚夫妇馈赠礼物,并致词祝福新娘新郎幸福美满、白头偕老。羌族民间有的地方还有“逗新郎”的俗。即在回门酒的宴席上娘家人要给新郎用四尺长的筷子,而且还要在筷子的后面加几个用马铃薯做的筷子坠,要新郎使用这种筷子,隔着几盏油灯去夹用肉丁和豆粒做成的菜,如果因为筷子长,夹不起菜,或油灯烧着下巴,就要被罚酒,这种活动既是节日聚餐,也是一种娱乐。

4】、婚俗

过去,羌族的青年男女没有选择配偶和自由恋爱的权利,因幼小时即由父母代订婚约,甚至指腹为婚。择婚时,讲究门当户对和亲上加亲。在结婚年龄上往往女大于男,因此,羌族地区流行着这样一首民谣:“六月麦子正扬花,丈夫还是奶娃娃,哪天等得夫长大,落了叶子谢了花。”

羌族结婚操办喜事,新郎要陪新娘回娘家。届时,娘家则要备好“回门酒”,亲友则要向新婚夫妇馈赠礼物,并致词祝福。羌族民间有的地方还有“逗新郎”的俗。盘点羌族的风俗惯

种“女儿麻”是羌族的独特婚俗。在羌族无论多么美丽的姑娘,如果她不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在爱情的土地上播种“女儿麻”,是不能结出丰硕的果实的。羌族的青年男女相识相爱并定亲后,待嫁的姑娘就要开始准备种植女儿麻了。届时,待嫁的羌族姑娘则要在山坡上选定一块荒地,进行开垦。

5】、羌族云云鞋

云云鞋是羌族人在喜庆日子里穿的一种自制布鞋,因其鞋型貌似小船,鞋尖微翘,鞋底较厚,鞋帮上绣有彩色云纹和杜鹃花纹纹样图案,故有“云鞋”、“花鞋”或 “勾尖布鞋”之称,羌民在喜庆的日子里都喜欢穿它。

羌绣“云云鞋”工艺借助那密密麻麻的针脚,将棉线织绣于鞋身易磨损部位,增强了耐磨性能,使鞋身不但具有实用价值,还具有相当高的艺术观赏价值。

云云鞋的来历:相传,古时候一个生活在湖泊中的鲤鱼仙子用天上的云朵和湖畔的杜鹃花,绣出了一双漂亮的云云鞋赠予一位赤脚牧羊少年。它将“云云鞋”送给少年时也将爱情绣在了上面,他们也因此成为了一对幸福美满的夫妻。

6】、莎朗舞的来历

羌族舞蹈最有名的是莎朗舞,”莎朗“意为”唱起来、摇起来“的歌舞,是一种典型的羌族锅庄舞蹈。

从前,有一年农历五月初五的清晨,天空布满朝霞,身着艳丽服饰的羌族妇女和姑娘们迎着山间飘渺的雾霭踩露水、扯艾蒿,有的还洗神泉,以消除百病。那时,结婚的妇女则要穿着当年结婚礼服,带上家中男人为她准备的干粮、腊肉、咂酒,参加五月初五的传统节日。男女老少正在载歌载舞之时,莎朗女神脚踩祥云降临,围着美丽的海子跳舞,嘹亮的歌声吸引了无数的羌民,优美的舞姿使羌民陶醉。大家情不自禁地跟着她学起来。黄昏后,羌族妇女和姑娘们纷纷回到山寨,家家户户的男人们早已为她们准备了咂酒以及煮熟的腊肉和舂好的洋芋糍粑。这些姑娘和妇女们吃饭喝足后,便又结伴开始切磋舞蹈……接连三天,莎朗女神脚踩祥云降临人间,挨家挨户去教大家唱歌跳舞,通宵达旦,她既热情又耐心,直到把每一名羌族女子教会为止。从此,每年五月初五羌民们都要聚集在海子周围,等待”莎朗女神“来教她们。

一年又一年,羌民们聚集在明镜般的海子边,在如茵的草坪上,在一座座供有白石的塔子前,边跳边唱,互教互学,演绎成一个能歌善舞的少数民族。

7】、羌族的民族禁忌

妇女分娩时在门外挂枷单或背兜,忌外人入内,家有病人时在门上挂红纸条,忌外人来访;不能跨火塘或用脚踩三角架,也不能在三脚架上烘烤鞋袜衣物;忌坐门槛和楼梯;饭后不把筷子横在碗上,也不能倒扣酒杯。

羌族的由来


每一个民族都有其起名,都会经历历史演变,那么羌族的由来是如何呢?
盘点羌族的风俗惯
盘点羌族的风俗惯
羌族是中国西部的一个古老的民族,自称“日麦”、“尔玛”,被称为“云朵上的民族”。

羌族主要聚居地在中国西南的四川省,包括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茂县、汶川、理县,绵阳北川羌族自治县、平武县,其余散居在阿坝州松潘、黑水、九寨沟等县,甘孜藏族自治州的丹巴县、都江堰市、雅安市少数分布在贵州省江口县、石阡县,陕西省汉中市宁强县、略阳县,宝鸡市凤县部分地区,甘肃南部、云南、现有人口约309,576人(2010年)。

今天的羌族正是古代羌支中保留羌族族称以及部分传统文化的一支,与汉族、藏族、彝族、纳西族、白族、哈尼族、僳僳族、普米族、景颇族、拉祜族、基诺族等为兄弟民族,皆具有部分黄帝部落的血统。羌族尊称周武王为灭商复羌的大英雄,而周武王是黄帝姬姓的直系后代,所以羌族是黄帝的后代无误。大禹也是黄帝的直系后代,可以说汉羌同源,羌族也是黄帝的后代。盘点羌族的风俗惯

迄今为止,我国境内发现的最古老而又是比较成熟的文字便是3000多年前殷商时代的代表文字——甲骨文。甲骨文中有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关于民族(或氏族、部落)称号的文字,即“羌”,是中国人类族号最早的记载。《说文·羊部》:“羌,大禹西羌牧羊人也,从人从羊,羊亦声。”羌,属他称,即当时中原部落对西部(甘肃、宁夏、新疆、青海、西藏、四川)游牧民族的泛称。所以可以肯定地说,氐羌族群绝不是一个单一的民族,他们有不同的语言、服饰、俗等,唯一的共同点可能就只是“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方式。

现代羌族主要聚居在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茂县、汶川、理县、松潘,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平武县,甘孜藏族自治州丹巴县,贵州省江口县、石阡县,其余散居在阿坝州黑水、九寨沟、马尔康等县,成都市都江堰地区,雅安地区,甘肃南部,陕西西南,云南部分地区。据2005年统计,户籍登记为羌族的人口为32.65万。2008年“5.12”特大地震灾难中,羌族人口损失将近10%。但是令人欣慰的是,在党中央、国务院的的高度重视下,羌族文化的拯救与保护正在稳步进行中。今天的羌族正是古代百余支羌支中保留羌族族称以及最传统文化的支系。

现代羌族自称“日麦(四川话发音mei,入声)”、“麦”、“尔咩”、“尔玛”、“玛”,书面多用“日麦”与“尔玛”(如网络名人天仙妹妹就叫尔玛依娜),意为“本地人”、“人民”,“日”为发语词,无实意,“麦”或“玛”为实词。,因为羌寨一般建在半高山,因此又被称为“云朵上的民族”。在我国发现的最古老而又比较成熟的三千年前的殷代甲骨文中,有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关于民族(或氏族、部落)称号的文字——羌,可见这是一个古老的民族,当时他们主要活动在中国的西北部和中原地区。现在四川的岷山地区还保留着羌族聚居区,包括阿坝州的茂县、汶川、理县、黑水、松潘,以及绵阳市的北川县,其中茂县居住的羌族人口占总数的60%。那么这样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都有哪些风俗文化呢?这里我们试着浅探一下。

羌族风俗文化


羌族是一个存在很久的民族,那么这样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都有哪些风俗文化呢?这里我们试着浅探一下。
盘点羌族的风俗惯
盘点羌族的风俗惯
羌人相信万物有灵,信仰多神教,其崇拜的神灵多达数十种。

1】、劳动工艺神  

如建筑神、石匠神、木匠神、铁匠神、巧神(智慧神)等。

2】、邪神  

除了信正神,羌人还会有“邪神”,并且对这些神既惧怕又安抚,在认为别无办法的情况下,才会请释比作法驱除。如山妖、树精、各种禽兽精、路鬼、吊死鬼、淹死鬼、魔头、黑煞等,其中羌人最为惧怕的当数“毒药猫”。羌人认为这些“鬼妖精怪”是专门惩罚那些不行善、做过恶事的人。

3】、自然界诸神  

如天神、地神、太阳神、月亮神、星星神(星宿)、山神(每座山都有神名)、水神(井、溪、河、江)、火神(电闪、磷火)、龙神(雨、雪)、雷神、田神、道路神等。

4】、部落地域神  

如地盘业祖神、寨神等。

5】、家神  

如祖先神、男女祖先神、男女保护神、房神、圈神、门神、灶神、角角神、仓神、火塘神、媳妇神等。

6】、动植物神  

有六畜神(马、牛、羊、鸡、犬、猪)、树神、五谷神等。

7】、其他民族的一些神  

如最大的天神木比塔与玉帝同等,也有老君、川主、娘娘、平正等神。最普遍的是信奉观音,认为观音是大慈大悲、救苦救难、无事不晓、无事不管、无事不见的神灵,几乎每个寨子都有大小不同的观音庙。

8】、羊图腾

图腾,是指原始社会的人认为与本氏族有血缘关系的某种动物或自然物,一般用作本氏族的标志。曾活跃于中国西北部的古老民族——羌族,其族民之羌与族姓之姜,皆源于羊图腾。汉代许慎的《说文解字》中解释“羌”为:“羌,西戍牧羊人也,从人从羊,羊亦声。”古文字研究证明,羌和姜的汉字构形反映了一种首戴羊角的图腾风俗,这种首戴羊角的俗反映了羌族人对羊图腾祖先的信仰。他们相信,通过这种象征性的模仿行为,可以使图腾祖先的神力交感传播到自己身上。

在羌人的日常生活中,羌人喜欢养羊、穿羊皮褂、用羊毛织线,祭祀活动中常用羊作祭品,羌族少年成年礼时,释比用白羊毛线拴在被祝福者的颈项上,以求羊神保佑。释比所戴的帽子有两个角,是用羊皮制成的,所持的法器,也全是用羊角、羊皮、羊骨等制成。羌人死后,要一头羊为死者引路,俗称为引路羊子。羌人认为,死者的病都可以在羊身上反映出来,死羊子后要寻找死者病根,并认为羊为人的一半,他们将羊血洒在死者手掌上,意为人骑羊归西。在一些羌族地区,还有用羊骨和羊毛线作占卜的惯,以预测吉凶。

羌人认为“羊”是万物之源是最初的生灵。羌民族在保持特有的生活惯的同时,也传承着羊图腾文化的遗风。

9】、白石崇拜  

羌人所信仰的诸神,皆以一种乳白色的石英石为表征。在羌寨中,可见寨子屋顶四角上、石雕上、神龛上、火塘旁、田边、林里等各处都供奉着白石。

屋顶是每个家庭私祭白石神的地方,羌民一般在石碉房和碉楼顶上供奉5块白石,代表着天神、地神、山神、火神和树神。“神林”是每个村寨公祭的场所。

关于白石崇拜的来源,有一些传说,比较被广泛接受的有:

1) 、纪念羌人师祖——天女木姐用三块白石变成三座大雪山帮助羌人阻挡魔兵追;

2)、纪念古羌人以白石作为迁徙的路标;

3)、纪念天神木比塔指点羌人用白石击败来犯的戈基人。

在羌族社会里,尚白恶黑,白石不单作为诸神的象征,还代表着吉祥喜庆。如正月初一拿白石进屋,表示招财进宝;打猎时供奉白石,以求吉利;旧时人们走亲访友还将白石作为礼物互赠。

在近代发现的石棺葬中,还发现了古羌人的白石随葬,一般将白石撒在石棺内人骨架上部,大的白石放在人骨头部,小的白石被置于人头骨两侧。

10】、释比文化

释比是羌族中最权威的文化人和知识集成者,被尊奉为可以连接生死界,直通神灵的人。释比在人们心中享有崇高的地位和威信,但他们同时又是地道的凡人,所有的法事活动都是业余的。只有经过师傅传授,学满三年的男性,会唱诵经文、会法事、知历史、懂医术、有气功,精通各种历法尤其是羌历,经德高望重的释比行过盖封仪式,才能成为一名释比。虽然法术高强,能出入神界鬼域,但绝不以此为职业,将其作为谋生的手段。平日里,释比只是个普通的劳动者。

一切敬神、压邪、治病、送穷、成年冠礼以及婚丧事都要由释比包办,释比还充当祭司,传神谕、达民情。在大型的节日集会上,释比还要颂唱经典,这些经典是关于羌族的古老文化与历史渊源的神话传说和叙事长诗,都是世代口耳相传、口传心授下来的。

羌族的法事按照所进行的对象和范围分为上坛、中坛和下坛,释比作法事是必须敲羊皮鼓诵经。上坛为神事,主要为祭山、还愿、建房等,敲白色羊皮鼓;中坛为人事,主要为婚丧、驱邪治病、招财进宝等,用黑色羊皮鼓;下坛为鬼事,主要为赶鬼驱魔、为凶死者招魂除恶等,用黄色羊皮鼓。释比在作法中往往施以巫术,特别是中下坛法事,下坛法事更是和巫术密不可分。

释比常用的法术有踩铧头、耍火链、打油火、坐红锅、翻刀山、占卜问病治病等。法器主要有羊皮鼓、猴皮帽、神杖、铜锣、令牌、骨卦等。

由于受到现代文化的冲击,现在从事释比的人越见稀少,释比文化正逐步走向消亡。

11】、莎朗文化

农闲季节的晚上,一家人都会围坐在火塘周围取暖、聊天,若有客人来,便会围着火塘喝酒、唱歌、跳舞,这便是“跳莎朗”。

   “莎朗”主要分“喜事莎朗”和“忧事莎朗”。“喜事莎朗”羌语称“锡格梭”,有老人的“老年莎朗”,女性的“女子莎朗”、礼仪性的“迎客莎朗”、青年之间的“青年莎朗”等。进行“喜事莎朗”时,人们围着火塘载歌载舞,或欢声笑语、或诙谐幽默,表达羌人对美好生活的希望。“忧事莎朗”羌语称“锡撒”,逢哀悼活动时出现,或情调低沉、或节奏缓慢,用哀怨的歌声和忧伤的舞姿,表达一种悲伤痛苦的心情。还有一种闲暇时娱乐的集体莎朗,羌语称“咔哆”,多与羊皮鼓舞混跳。

羌族莎朗老少皆宜,特点是边唱边跳,舞蹈基本形式以踏足动作为主,配合摆肩、甩肩、顶胯、动胯、甩胯等,动作干净利落、快速有力而又分寸不乱。根据莎朗的内容和情境,配以羊皮鼓、响铃、唢呐、羌笛等器乐,结合简单明朗的唱词,传达着古朴和神韵。

12】、咂酒文化

咂酒,羌语称“旧麦希”,意为羌人酒,羌族酿酒的历史也非常悠久。羌族男人皆有海量,所以虽喜豪饮,但却很少烂醉滋事。咂酒是羌民族饮用最普遍的一种酒,咂酒其味醇香爽口,是各种场合羌民饮用之佳品。盘点羌族的风俗惯

咂酒的制法方法并不复杂,先用杉木甄子将青稞、小麦、大麦或玉米蒸熟,将其倒在簸箕里,晾至微温,拌上酒曲,然后装入大酒坛中封严,并用草覆盖酒坛。七天后,发酵成香醇美味的“咂酒”。“咂酒”是一种低度醪糟酒,含有单糖、乙醇、胆固醇和多种维生素,性温和味甘甜,营养丰富,有止饥解渴、祛寒除乏的功效。

饮用时向坛子中注入点水,用细竹管吸饮,男女老少轮流吸,吸完再添水至味淡后食渣,俗称此为“连渣带水,一醉二饱”。

羌民每次饮咂酒都要敬神,咂酒成为一种连接人与神的中介物。以酒敬神,认为神人共饮,酒里会含有神的力量,人喝完以后就会感到心神俱佳。咂酒由老人先喝,是因为羌族认为老人能通神,是离神最近的人。他能消除神力中的压力,然后再由年轻人喝,吸收神力。羌族称小孩为鬼娃,认为小孩还未成人,介于人鬼之间,阳气不足,不能直接喝敬过神的咂酒,只有等大人吸收了绝大部分神力后,小孩才能接受余下的神力。

13】、火塘文化

因为羌族地处高山、海拔较高、气候寒冷,火对于人们日常的炊食取暖来说显得尤为重要,因此火塘就成为了羌族生活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在过去火种采集不易的年代,羌族的火塘终年不灭,俗称“万年火”。

火塘一般设置在神龛下方,资料记载早起的火塘非常简易,由三块白石垒制而成,石上架锅进行烧烤蒸煮,所谓“三石垒一锅”。现在的火塘基本由火塘架、挂火炕、台基和木围栏组成,其中火塘架是主体部分。根据羌民生活的地利、理条件不同,火塘

羌人的烧煮烤熏、吃饭、聊天待客甚至红白喜丧等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都要围绕着火塘进行。并且在羌人的精神世界中,火塘一直被作为现世与祖先、神灵间沟通的桥梁,受到了羌人的尊崇膜拜。

羌人的火塘一般位于民居的二层主室(堂屋)内,位置有释比确定,通常设在主室轴线交汇中心,含有严肃庄重的神崇拜内涵。羌民主屋的空间一般遵循神龛、火塘、中心柱在一条对角线的布局规则。羌族文化中火塘靠神龛的一边为“上八位”,是最尊贵的位置,是家族中长者、当家人、德高望重之人或者贵客所坐的地方;“上八位”的对面则是“下八位”,是次于“上八位”的位置,一般为家中男性、儿子和一般客人的位子;其余两边为女性和小孩的位子,靠大门的一边叫“下祖呢”,是女儿、孙子等后辈的位子;靠灶房的一边为“上祖呢”,是媳妇、孙女的位子,也是添加柴火的地方。

羌人如此重视和崇敬的火塘,当然也有很多的禁忌和规矩。对于代表火神的铁环,任何人都不能有不敬的举动;不能将脚踩在火塘圈上、边缘上,也不能用脚踩三脚架,三脚架上也不能烘烤鞋袜衣物或者其他不洁之物;不能刮火塘;烤火取暖时不能脱鞋袜;剪下的指甲、头发不能丢入火塘;更不能往火塘里吐痰……以上这些都是要尊敬火神,否则热闹神灵,家里便会有人生病或不吉利。

作为华夏大地上最古老的民族之一,羌族还有很多文化值得我们去了解、去学,本文只能做抛砖引玉,当朋友们亲自走进这个世界,相信体会到的将不只是新奇、古老、少数民族特质等,还会有更多的发现和感动。

羌族饮食文化风俗


说到少数民族,就少不了饮食风俗文化了。
盘点羌族的风俗惯
盘点羌族的风俗惯
1】、羌族饮食的特色

洋芋糍粑待客之道羌族饮食的特色与羌族的生活惯与环境息息相关,总体上而言,羌族食材大多源于自产:以腊肉、玉米、小麦、豆类、洋芋及蔬菜为主食,佐以大山中的野菜与猎物。羌族的主要肉食有猪、羊、牛、鸡等,又以羌腊肉最具特色。鲜为人知的是,这张羌族的“美食名片”。

制作洋芋糍粑的土豆看似简单,品种选择却大有讲究。土豆一般选择当地的品种,因其个小,加上产量不高,现在山外一般很少播种了;时间上,要以二伏天后挖起来的土豆为主,因为那时的土豆已经上了粉,舂出来的土豆泥韧性好。洋芋糍粑的制作方法是:将蒸熟的土豆放入特殊木头制成的木臼内舂成很糯的土豆泥,称为洋芋糍粑。煮食时,将洋芋糍粑一一掐制成面块状放入锅中,佐以高山上采来的野菜“飘带葱”腌制出的特色酸菜,再放入小块老腊肉油膘;食用时,可在碗中加入酱油、盐、葱等调料,就成了美味可口的洋芋糍粑面汤。

在羌族林林而群、种类繁多的饮食俗中,洋芋糍粑面汤只是最有代表性的美食之一,但它却几乎浓缩了羌族美食的主要特点:由于长期以来生活自给自足,羌族特色的美食主料大多源于自产;在烹制土豆、玉米等粗粮时,智慧的羌族粗粮细作,独创出许多精细的加工方法;由于地处高山寒带,天阴雾重,羌族偏爱酸食,以去湿驱寒;从大山中采集而来的众多野菜,成为羌族独具匠心的原料。这些特色的综合运用,使得自然与生态,成为羌族美食文化最为显著的特色。

2】、每天有每天的金黄

和洋芋糍粑一样,“打搅团”也属于羌族粗粮细作的代表,主料为玉米。由于玉米产量高,营养好,而且岷江上游十分适合玉米种植,玉米便成为羌族的主食之一。而由玉米派生出的各种食法,也成为羌区最为流行的食俗,以至于有学者将玉米食俗、酸菜汤和咂酒,视为羌族美食的三大代表品种。

 “打搅团”需先将玉米磨制成面,然后用沸水加玉米粉搅成糊状,称为面汤,制作面汤时需边加水边加玉米粉搅稠,最终以面团筷子可拈起为度,称为“搅团”。食用时,将“搅团”如刀削面般一节节切入沸水中,同时加入白菜、圆根泡成的酸菜,一锅开胃可口的“酸菜玉米面汤”便烹制好了。

除了“打搅团”外,聪慧的羌族利用玉米做出了各种美食:嫩玉米粒可磨水粑,嫩玉米包可烤蒸煮食,玉米籽可炒来吃。磨成玉米面粉做法更多,如玉米馍、玉米粥、蒸蒸饭、炕锅魁面疙瘩等等。盘点羌族的风俗惯

3】、羌家腊肉源于成都

羌族主要肉食有猪、羊、牦牛、鸡等等,其中尤以猪膘肉(羌腊肉)最具特色。今天,岷江流域的羌族地区,www.yw11.com已成为许多人休闲自驾游的目的地,从原始苍劲的达古冰川到闻名中外的桃坪羌寨,每至一处,热情而好客的羌族总会为游人推荐老腊肉。鲜为人知的是,在描写远古羌族从西北迁入岷江流域的著名史诗《羌戈大战》中,成都被称为“夷多”。在史诗的开篇《羊皮鼓的来源》中,记述道:“远古岷山多草原,草原一片连一片。牛群羊群多兴旺,羌族儿女乐无边。”由此可见,刚刚来到岷江流域的羌族,仍延续着其在西北放牧的俗,以羊牛为主。

接下来,史诗记述了羌族首领派人到“夷多”学养猪技术并领回种猪的过程,这极有可能是今岷江地区羌族养猪业的伊始:“派人夷多去买猪,沿途路遥很艰险;阿巴白构派合巴,夷多地方把猪赶。大儿合巴基,往返一月半;夷多肥猪赶回了,大小一共五十三。”对于从成都购回种猪的用处,史诗也清晰作了交代:“大猪有千斤,用来祭上天;小猪送到各村寨,要在羌地把种传。”

唱词微显单薄了,而在流传于茂县地区的另一个版本,更显生动与翔实:“乐善寨首愿帮忙,乐善寨首到郫县,郫县寨首托买猪,买猪敬天神。敬神是大事。乐善寨首愿帮忙。乐善寨首到成都,成都寨首问乐善:‘从乐善寨到成都,山要翻千千子匹,河要过百百子条,你这样苦,你这样累,有什么要事要做?乐善寨首回答说:‘千千子匹山,我翻过了,百百子条河,我跨过了。苦也不怕,累也不怕,我到成都来买猪,买猪还天愿,买猪敬天神,买猪谢天恩!”诗用大量篇幅记述了乐善寨首将种猪带回来的经历,沿途经过郫县、都江堰、威州(今汶川县)、雁门、七星关、石鼓等地,一路上,他将带回来的种猪一一分派给途经的村寨。

正如羌族人民在羌绣中大量吸纳了汉族刺绣技法并将之创新一样,羌族也因地制宜将猪的食法加以创新,从而创造出外表金黄、味美醇香的“羌腊肉”。以萝卜寨为例,村民一般在羌历年农历十月初一至春节前年猪,每户人家一般2到3头,猪肉不出卖,主要用作腌制腊肉,留待来年待客、送礼和自家人食用。

萝卜寨的羌腊肉十分出名:猪后,煺毛洗尽,剖开肚子,掏去内脏后,将不沾水的猪肉剔去肋骨,切下猪头和四只脚,从猪颈部往下纵向剖成三块,中间一块叫“背柳”,两边的两块叫“扇子”。上面抹盐,将三块肉重叠起来,腌制数天后,再用绳子吊到羌楼屋梁上,任其风干。由于腊月间气候寒冷干燥,加上火塘的火烟长时间熏烤,腊肉风味独特,色香味俱全。而屋檐下一块块熏得发黑的腊肉,也成为羌族一道别样的风景。

羌族饮食以自产的玉米、小麦、乔麦、豆类、洋芋及蔬菜为主食。还有从川西平原运来的大抵面粉等。每日以三餐为。饮食主要有蒸蒸饭、烧膜膜、刀片子膜膜、面皮子(面块)、麦拉子(面汤)、洋芋磁粗等。特色食品为蒸蒸酒、血膜膜等。普遍吸食自产的兰花烟。羌区盛产苹果、花椒、核桃等经济作物,目前己远销海内外。羌族人将玉米磨成细颗粒、蒸成玉米饭,称为面蒸蒸;或加蔬菜煮成玉米稀饭,称为面汤;有的是将玉米磨成面,不经发酵加以麦面做成镍膜,先用锅炕而后再用火烧食,俗称"锅塌子"。制作饮食、烹调较简,常见万法是玉米粥内加蔬菜,叫"麦拉子";用大米煮到半生拌玉米面蒸熟,此饭如以玉米面为主叫"金裹银",以大米为主叫"银裹金";有把青棵或小麦做炒面用以放牧或外出时食用。

蔬菜有青菜、莲花白、萝江园根、花椒、辣椒、瓜类和豌豆、黄豆、杂豆、雪山大豆等豆类。吃新鲜菜的时间只有几个月,常年多食用白莱和萝卜叶子泡的酸菜及青菜等做的腑菜。羌族地区资源丰富,经济林木有花椒、核桃、茶树、漆树等,还盛产虫草、贝母、鹿茸、庸香等名贵药材。

羌族人平时很少吃新鲜猪肉。,一般在冬至后猪,喜欢将猪肉连皮带毛切成小块,挂在梁上以烟熏干,做成"猪膘",存放越久远,颜色越黄越是珍品。陈年的猪膘,肉色嫩黄、晶莹剔透,吃起来油而不腻、十分可口。猪膘可以用作日常炒菜助调料,也是赠送客人的上等礼品。猪后的新鲜瘦肉,洗净后灌进小肠作香肠,一般在年节食用。

羌族的旅游景区有哪些?


中国的旅游业十分发达,也取决于中国的众多少数名族,以下看看羌族又有哪些旅游景区呢?
盘点羌族的风俗惯
盘点羌族的风俗惯
【钙瀑一一扎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松潘县牟尼沟的扎嗄瀑布,既是流水的液体瀑布,又是由黃褐色的钙化体构成的多层固体叠瀑,落差93米,是我国最大的钙化质瀑布。

【九寨沟黄龙】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区,是我国公布的第一批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1991年被列合国《世界风景名录》,1992年12月又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正式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从此登上世界旅游的宝座,成为中外游客向往的神奇的“萝幻世界”。

【毕棚沟】毕棚沟位于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理县境内,在四姑娘山的背面,人们都说它是四姑娘山的背影。四姑娘山美的出众,它的背影也别有一种风情!

【羌族古老舞步的重生】在四川阿坝州汶川县的古老村寨中,几近失传的民族舞蹈——#羊皮鼓舞#,终于枯木逢春,获得新生。羊皮鼓舞是羌族人用于祈福,祭祀的传统舞蹈。舞者们手持刻有神仙头像的手杖,头戴金丝猴皮帽,随着羊皮鼓的鼓点声,踏起如山羊蹦跳般的舞步,唱起羌族的古老经文。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和羌族文化的代表,羊皮鼓舞的传承面临着多重困境。首先寨子里的人大都外出打工,羊皮鼓舞缺少继承人。其次,因为羌族没有文字,经文的传承只能靠口耳相传,传播方式十分落后,容易失传。如今,在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协会的帮助和补贴下,羊皮鼓舞的传承队伍从不到10人发展到现今的10支专业舞队,使得这一古老的艺术为更多人了解与喜爱。跟文化君一起欣赏一下这门古老艺术吧。

【牟尼沟】牟尼沟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松潘县境内,牟尼沟风景主要以原始森林、高山湖泊、温泉、巨型钙化瀑布、环形瀑布、钙化彩池为主要特色。山、水、林、在这里巧妙地融为一体。主要景点有:扎嘎瀑布、牟尼森林、百亩杜鹃、翡翠温泉、百花湖、月亮湖、天鹅湖和溶洞群等。盘点羌族的风俗惯

【米亚罗风景区】我国最大的红叶景观区在米亚罗风景区,它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洲理县境内,正好处在成都至九寨沟-黄龙旅游线的中间,距成都市263公里。风景区总面积达3688平方公里,比著名的北京香山红叶景区大180余倍,是我国目前为止所发现并开放面积最大、景色最为壮观的一处红叶风景区。

【四姑娘山】四姑娘山天堂秘境四姑娘山,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小金县与汶川县交界处,由四座长年被冰雪覆盖的山峰组成。其中幺妹[熊猫]身材苗条、体态婀娜,常说的“四姑娘”就是指这座最高最美的雪峰,四姑娘山被列为我国十大登山名山之一。

【四川亚米亚罗】米亚罗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理县境内,是我国目前开放面积最大、景色最为壮观的红叶风景区,每年红叶尽染的时候都吸引了大批的摄影爱好者前往。米亚罗的红叶,饱满而不泛滥,以绿色为背景,犹如一幅水彩画。
林子翔老师

林子翔老师

起名网起名专家

国内起名行业领头门户《起名网》创始人、现任起名网董事与首席命名专家,出生于国学世家。可联系作者老师在线为您解答!

本文《盘点羌族的风俗习惯》由“起名网林子翔老师"发布,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起名网:https://www.yw11.com)
展开全文 展开按钮 免费咨询起名大师 1037位客户咨询
宝宝起名 姓名测试 大师起名 公司起名 店铺起名
姓氏:
出生时间:
姓名:
出生时间:
所在城市:
所在行业:
公司名字:
所在城市:
所在行业:
所在城市:
所在行业:

您的起名专家

平台认证 实名认证 职业认证
  • 林子翔大师

    林子翔大师

    中国姓名学十大权威专家之一、“起名网”创始人、中国易经协会荣誉会长

    很多人认为起一个名字只是三个字而已,怎么要这么贵,起一个名字花这么多钱值不值?起一个吉祥好名字不是简单的给你三个字,是通过对生辰、姓名学,生肖,星座、音形义等复杂的分析,反复筛选,综合平衡的过程,方案包括生辰分析,生肖解析,诗词起名、音形义、姓名心理学分析,适合用什么字,名字的具体含义解释,整套起名方案近二十页,字字斟酌,句句揣摩,只为让您收到一份满意的结果!

    免费咨询 找他起名
  • 赵平专家

    赵平专家

    国学周易世家传承人、中国顶尖祖传命理学专家、中国十大杰出命名策划师、著名易学咨询师

    起名是一门手艺活。文学素养及功底,决定名字的格调与意蕴;八字命理、五行格局等能量学分析,助益孩子的运势与福分。周易起名是通过宝宝的生辰八字,并以五行以及周易卦象为参考依据进行取名,同时又符合现代审美艺术,扬长避短,阴阳平衡,从而起到辅助人生运势的作用。而传统周易命理、数理,需要有专业的知识,难以掌握。一个真正符合命理数理的好名字,能够让人因名而贵、名扬天下。因此,起一个好名字,并不简单,也并非投机取巧。而有些名字,注定无可复制,只属于一个特定的人。

    免费咨询 找他起名
  • 陈青语专家

    陈青语专家

    211名校博士、全球华人百佳姓名策划师、“起名网”首席命名官、被誉为“更懂年轻父母的姓名策划专家”

    古人云:“赐子千金,不如教子一艺;教子一艺,不如赐子好名。”为孩子取一雅名,并以名字所蕴训勉之意,对其进行品性熏陶,非常有教育意义。我致力于在音形义俱佳的基础上,结合国学、诗词等传统文化,赋予名字更丰富的文化内涵,更隽永吉利的寓意,给予名主更好的激励和能量。古今融合,科学起名。用心起好名,好运伴一生。

    免费咨询 找他起名
  • 赵平专家

    陈清泓大师

    国学起名大师、起名网特邀专家

    陈清泓,陈大师,擅长宝宝起名、周易测名、命理咨询等。酷爱易学数理、八字命理、佛、道学说,精研《三命汇通》、《渊海子平》、《滴天随》等易学古籍,长于传统国学文化,开创一套以象法为主的命名体系,已为数万名客户服务,均获得一致好评。曾有多篇研究成果发表于《中华易学》,多次受邀参加北京易学文化研讨会。

    免费咨询 找他起名

热门推荐

免费查询工具

出生时间:
出生时间:
输入汉字:
选择出生地
五行: 选择五行
笔画: 选择笔画
您的名字:
对方姓名:

相关文章

大师微信

微信扫一扫

qmwzxfu123 复制微信